2007年07月24日 18:53 来源:《环球》杂志 |
北京举办奥运会,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也在同样为之努力。现在,北京奥组委有30多名外籍专家,到明年比赛期间,外籍专家人数将达到约200人。他们是如何上了这条奥运大船,有着怎样的奥运梦想,他们的专业技能怎么样,待遇又如何呢? |
拉兹罗,匈牙利人,参加了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以及其间的两次冬奥会。从2000年起,他开始在国际奥委会国际联络部工作,参与了悉尼奥运会、雅典奥运会的筹备准备工作。现在,作为外籍专家,他在北京奥组委国际联络部任职。
杰夫鲁夫洛,美国人,30年前开始进行体育赛事的报道,从亚特兰大到雅典,一直担任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的体育赛事转播员。现在,在北京奥组委的新闻宣传部,杰夫为修改每一份英文材料而努力……
目前,在北京奥组委,像拉兹罗和杰夫这样因为有着丰富奥运会工作经历而被聘为外籍专家的,有30多位。
高标准,高薪酬
北京奥组委所招聘的外籍专家主要工作于语言服务、对外协调与联络、媒体服务和场馆运行方面,大多来自欧洲国家。到明年比赛期间,奥组委还将招聘大约200名外籍专家,服务于各个岗位。
这些外籍专家,或是国际奥委会与国际单项体育组织推荐来的,或是北京代表团在各届奥运会上物色而来,或是毛遂自荐……但不论通过什么方式,他们都要经受严格的审核。
北京奥组委人事部副部长徐志军在接受《环球》杂志记者采访时说,在招聘的前期,奥组委人事部会审核这些外籍专家的资历和阅历,并通过他们曾经服务过的奥运会相关组织了解其能力和工作表现情况。前期工作之后,会召开一个会议,由奥组委外籍专家顾问评定小组来做最后的决定。这一小组的人员都是那些在国际奥委会工作过、有过多次奥运经验的中国官员,比如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何振梁、国际田联副主席楼大鹏等。
在经过严格的审核后,北京奥组委会分配给外籍专家具体的岗位和任务,并进行严格的管理。由于这些专家有丰富的奥运会工作经验,基本上能够较好地完成分配任务,他们的薪酬比中国工作人员高出许多。
徐志军介绍说,外籍人员的工资分几个档次,主要是根据其阅历、能力和发挥作用的大小来衡量。一类是在某一方面具有筹办奥运会经验的专业工作人员,但资历不是很老,他们的工资是3000美元一个月。另一类是水平较高的,比如说国际联络处聘请的拉兹罗,他参加过多次的奥运会和冬奥会,与国际奥委会、28个单项体育组织和许多个国家的奥委会,都非常熟悉。有很多事情我们没法协调的,他都能协调。“像他这么厉害的人,月薪是1万美元。”
据记者的了解,现在奥组委的中国工作人员工资是从4000到10000多人民币。当记者问到,中外工作人员的工资差距这么大,会不会引发中方人员的不满时,徐志军说,这种情况不会发生。北京奥组委的很多中国工作人员都曾经到雅典奥运会和都灵冬奥会实习过,了解到聘用外籍专家是奥运会组织工作的惯例。另外,由于聘请的专家都是靠能力招聘来的,处理的都是有难度的工作,奥组委也确实需要他们来协助,大家对此都有认识。
跨过奥组委门槛
外籍专家以不同的方式来到北京奥组委,他们的工作境遇也各不相同。
在国际联络处工作的拉兹罗2005年7月到北京,至今已经工作了两年。最开始,是北京奥组委联系到他,专程聘请他协调与各大体育组织的关系。由于工作经验丰富,又得到国际奥委会的推荐,他很快就得到了中国工作人员的认可,可谓一帆风顺。
谈到在北京奥组委的工作时,拉兹罗对《环球》杂志记者说,在中国工作与在其他地区工作有很多不同,比如北京奥组委的决策“要比其他的奥组委慢一些”。但他是搞国际联络与协调的,能力之一就是适应不同的工作体制,因此在很短的时间就调整过来。
他表示,语言也不是个问题。虽然他不会中文,但他参与的所有会议都是用英文进行的,一起工作的中国同事英文也都很好,基本不存在什么交流障碍。
相比拉兹罗的一帆风顺,杰夫到北京奥组委的历程可谓一波三折。从亚特兰大到雅典的三次奥运会,他的角色是CBS的排球、网球和拳击等赛事的直播员。他说:“参加奥运会的经历就像吸毒,你希望奥运会永不结束。如果有机会的话,我愿意牺牲一切去换取再经历一次的机会。”
在得知CBS出现财政问题,很可能不能到北京做奥运直播时,他辞去了在CBS的工作。在雅典奥运会,他就与中国代表团联系过,希望能够到北京奥组委工作,但当时中国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十分繁忙,暂时无法处理这一问题。
随后,杰夫到广州经营自己的公关公司。他不断与北京奥组委联系,多次发送传真、E-mail并打电话,表达他想参与北京奥运会的渴望。每当人事部有任何关于职位的消息,他都会直飞北京。虽然机票及食宿费用不菲,他还是乐此不疲,一次次到北京与人事部和其他部门谈自己关于北京奥运的构想。由于没有合适的职位,杰夫一直被奥组委拒之门外。
经过12次直飞北京的努力后,人事部终于接受了这位锲而不舍的外国人。2007年3月,杰夫被安排在新闻宣传处工作。杰夫说:“我离开了家,把我的狗送人了,车也给别人了,提着两个箱子就来到北京。对北京的工作我充满期待。”
但杰夫的曲折并不止于此。在一个月的实习期里,他每天花三个小时往返于居住的酒店和北京奥运大厦之间。开始的时候,由于不会讲中文,根本没人跟他讲话,虽然办公室有40人左右,却感觉十分孤独。另外,开始的时候也没有人分配工作,他无聊地把所有关于《蜘蛛侠》的影评看了一遍。
但为奥运做贡献是他的梦想。他决定主动出击。在公布火炬传递方案后,他将当日的英文演讲稿重新润色了一遍,找到北京奥组委火炬接力中心和国际联络部,跟工作人员讨论稿子,因此交到了许多朋友。他说,我想要做的,就是使中国面对世界的时候,不再使用官方的生硬的中国式英语,而是让语言有活力,感觉来自人们的内心和灵魂。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更为紧密。
现在,火炬接力中心、国际联络部和新闻宣传部要发表的英文材料都会请杰夫过目一遍,等他润色以后再发表。杰夫也因此与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和谐相处。他还在奥运大厦附近租到了房子,开始了有规律的生活。
他说,一旦参与了一次奥运会,奥运精神就会永远渗透进人们的灵魂。“邓小平说过,黑猫白猫,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在这里工作,我就是抓住了奥运的猫。”
“北京真的很棒”
在《环球》杂志记者采访两位外籍专家时,距离北京奥运会只剩下400余天的时间。在谈及奥运会筹办工作时,两位专家都表示了乐观的态度。
拉兹罗说,任何奥运会的组织都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城市的基础设施,一个是管理工作。北京的城市建设已经非常完美;至于管理工作,目前也做得还不错。当然,也还有要改进的地方。北京从来没有举办过这么大的赛事,虽然现在是想做到使每个人都满意,但如果想要传达北京奥运希望传达给世界的东西,就不能只照顾个人的感受。现在北京奥组委要做的就是在个人和整体之间找到平衡。“我们正在学习,争取做到最好。”
杰夫更是一个乐观主义者:“现在的准备已经不是是否有效的问题,而是是否过度的问题。这里的准备太细致了,每个环节都有八到十层的铺垫和考虑。”
“现在举办奥运会要比2000年时举办更好,不仅基础设施更加完备,经济也处在良好的发展过程中。更重要的是,人们更为宽容,更能接受新的思想,这种状态更适合奥运会。”
谈到奥运会比赛时段,两位专家都十分兴奋。拉兹罗说,那时他的工作就是与来自各国体育代表团的领队联系,进行协调,解决随时可能出现的问题。杰夫则正与中国的英文报刊联系,准备届时开个奥运专栏,记录北京奥运让他感动的点点滴滴。
在北京圆了奥运梦后,这些心怀奥运精神的专家们向更远的地方看齐。拉兹罗表示,虽然现在还不知道会不会到伦敦奥组委工作,但如果有机会,他一定会去的。杰夫说,伦敦奥运会的时候,他已经54岁了,去不去工作还不一定,但是,“正如我说的,奥运会的经历就像吸毒一样,我希望它永远不会结束。会不会去伦敦,你说呢?”
“我是那只抓住奥运的猫”
《环球》杂志记者采访杰夫的时候,北京正下着小雨。杰夫说他刚来中国时,也是像这样下着小雨。他在桌上摊开了笔记本电脑和一些文字材料,每讲到他参加的一届奥运会,他便会请记者听一段录音、看一段录像或是读一份文件。他的热情,让人看到了真正为梦想而不惜一切的精神。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是杰夫参加的第一次奥运。那时他代表CBS直播排球和网球的比赛。虽然每次直播只有30秒时间,但杰夫说,需要花至少一年的时间去了解所有的运动员、教练员和运动队的每场比赛,以做好材料的准备工作。
那次奥运会,奥运公园被人放置了炸弹。在进行直播时,他说,“这里的安保就像瑞士奶酪。也就是说,简直是在开玩笑,根本没有安保可言。在新闻中心做直播的时候,根本没有人检查我的包,连目测也没有。我要求他们检查,但他们拒绝了,因为我有通行证。我说,你们不知道我的包里有什么,为什么不打开检查一下。他们还是拒绝了。”
亚特兰大的交通也是个问题。杰夫说,那时他要到佐治亚大学进行沙滩排球的报道。大巴的司机现场拿出地图来,因为他根本不认识路。“从那次的奥运经历我得出了一个结论,你可以计划所有的事情,但发生的事情却永远无法预计。没有人会想到会有人在公园里放炸弹。”
2000年在悉尼,杰夫还是直播排球比赛。他认为悉尼奥运会是最好的奥运会。不是因为建筑,不是因为良好的交通,而是因为悉尼人。“在地铁里,你在一头喊话,另一头人们会回答。他们非常可爱,一旦你了解了他们,你就会爱上他们。”
“2001年中国申奥成功时,我就在现场,目睹了那种瞬间的快乐,人们那么高兴,我觉得北京奥运会一定会成为充满爱的盛会。”
到了雅典奥运会时,“我发现他们的安保做得很好。但雅典人根本不在乎奥运会,他们似乎在一天的任何时间都能睡觉。”
在与北京奥组委联系的过程中,他甚至提出了自己的圣火点燃方式构想:“姚明穿着印有中国的篮球服,点燃手中的篮球,然后扔向一条龙,龙衔着篮球突然升高30英尺,向空中喷射,点燃圣火。”虽然这个提议并未被接受,他表示,他将争取成为火炬手,这是他近期最大的梦想。
北京奥运会将是杰夫经历的第四次奥运。他说:“在奥运会,我们不用担心政治、犯罪,我们以人类的身份联合到一起。我们身上没有标签,我们只是人。人们会友好相处,这就是一种改变。比赛会使我们认识到,人们能够相互喜欢,国家可以友好相处,这种感觉是最重要的。”杰夫相信,自己是为奥运而生的。“为什么我们会在这里?为什么我们会在此为北京奥运会服务?我相信命运,我为这个时刻而生。”(乐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