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国外事论坛  (http://127.0.0.1:8003/bbs/index.asp)
--  外事新闻  (http://127.0.0.1:8003/bbs/list.asp?boardid=3)
----  [转帖]中国地质大学洋教授被指“学术身份造假”  (http://127.0.0.1:8003/bbs/dispbbs.asp?boardid=3&id=1562)

--  作者:admin
--  发布时间:2011/10/3 11:12:19
--  [转帖]中国地质大学洋教授被指“学术身份造假”

近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洋教授蒂姆·柯斯基被指‘学术身份造假’”的消息引起人们关注。事实真相到底如何?柯斯基和学校方面如何回应此事?有关各方如何看待此事?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学者质疑

洋教授身份“造假”

日前,科学网一篇转载博文直指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洋教授柯斯基以虚假的学术身份招摇撞骗拿课题。此外,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旗、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工学院教授嵇少丞等学者也质疑柯斯基的学术身份问题。

他们指出,多个证据表明,以“教授”身份在中国获得“长江学者”“千人计划”等高级别学术头衔的柯斯基,其专业技术职称只是“副教授”,根本不是他自己声称的“教授”,更不是什么“终身首席教授”。

记者调查了解到,教育部公示的2009年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人选名单显示,柯斯基当时的任职单位为美国圣路易斯大学,其专业技术职务一栏也填写为“Professor”。这里明显是指“正教授”,因为以“副教授”身份入选者填写的是“Associate Professor”。

特聘专家乃副教授

在2010年11月,柯斯基被湖北省政府授予“湖北特聘专家”的称号。当时报道中称其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曾任美国圣路易斯大学自然科学终身首席教授,是国际上近年来出现的年轻优秀构造地质学家、地质灾害学家,经全球范围内投票当选为国际冈瓦纳研究协会副主席”。在这个称号授予仪式上,柯斯基表示,“‘千人计划’是一个很有创新性的举措,旨在吸引‘海归’回国创业,并且吸引像我一样的外国人来华工作。这个引才计划彰显了中国政府领导具有远见的独特眼光”。

但在美国圣路易斯大学的网站上,对柯斯基的简介却是“副教授”,网站还标明,2000年至2003年,柯斯基任助理教授;2003年至2009年,任副教授。一份美国圣路易斯大学2009年至2010年年报中这样介绍柯斯基:“地球与大气科学系副教授。”

>>校方回应

因翻译不严谨造成

关于外界对柯斯基的各种质疑,记者多次联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采访,均遭到拒绝。学校人事处有关负责人表示,无论是学校还是柯斯基本人,现阶段不愿意也不想再就此事接受采访,对于外界的各种质疑之声,也不作任何回应。

记者试图联系柯斯基的学生和同事,想了解他们眼中柯斯基的教学和科研情况,无一例外地遭到拒绝。

学校人事处称,此前,他们对于柯斯基一事的回应是唯一一次,足以代表学校观点。在这次回应中,人事处有关负责人称,学校在2010年初就已获悉有人质疑柯斯基学术身份造假的情况,并着手对其职务及离开美国大学的原因进行调查。

据记者了解,2010年5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与柯斯基举行签约仪式的一段校内新闻报道中,介绍柯斯基的职务为曾任圣路易斯大学自然科学“终身首席教授”,正是这一说法在后来被广泛质疑。

在此前的回应中,人事处有关负责人表示,“可能是撰稿人将tenured(终身教职)与endowed chairprofessor(讲席教授)结合在一起翻译而成的,不太严谨”,实际情况应该按照柯斯基本人申报及学校上报的“千人计划”申报文本为准。

拒绝提供申报文本

有关负责人称:“申报材料中,柯斯基如实填写了‘副教授’和‘捐赠教授’两个教师职务。学校也是据此上报的。但我们认为,‘捐赠教授’的称号更能反映圣路易斯大学对他学术水平的认可。”

根据“千人计划”的入选条件,引进的人才必须是“在国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担任相当于教授职务的专家学者”。

对此,人事处负责人表示,除了关注申请者在国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担任的职务外,学校还特别重视申请人的学术水平和能否促进我国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

记者多次要求调阅柯斯基本人申报及学校上报的“千人计划”申报文本,均遭到拒绝。据新华社电


--  作者:admin
--  发布时间:2011/10/4 12:10:51
--  
 地质大学教授身份造假门续:曾被美国高校开除

中广网北京10月4日消息(记者吴喆华)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如果不是被卷入学术造假丑闻,也许很多人并不知道:中国地质大学,有一个叫做柯斯基的外籍教授。

柯斯基是谁?媒体上,关于柯斯基,可以找到这样一些头衔:长江学者、“千人计划”、湖北特聘专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曾任美国圣路易斯大学自然科学终身首席教授、国际上近年来出现的年轻优秀构造地质学家、地质灾害学家,经全球范围内投票当选为国际冈瓦纳研究协会副主席,等等。

然而,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工学院教授嵇少丞在科学网上发表的一篇博文,令柯斯基卷入学术造假漩涡,也令柯斯基德头上的诸多光环,荡然无存。外籍教授为何涉嫌学术造假?长江学者、“千人计划”等头衔如何获得?

·举报者说

柯斯基曾被投诉遭美高校开除

昨天(3日)深夜,记者的邮箱里,收到一封“柯斯基学术造假”事件的举报者嵇少丞转发来的邮件。邮件的内容是:美国圣路易斯大学的一名在读博士生乔磊,称他的导师柯斯基缺少师德,曾因遭到学生和家长投诉被学校开除的情况。乔磊给嵇少丞的邮件里明确表示:美国圣路易斯大学地质系只有两个教授,柯斯基是副教授。

嵇少丞:人家家长,学生家长起诉他,到学校去包夜,指责柯斯基本来在中国,2009年的8月份在中国,学校给他打电话让他立即回美国,大学里面就让他选择你是自己辞职还是我们开除你。我(有)美国同事在那边,这是同事跟我在电话里面讲,搞地质我们要带学生实习的,我们自己开车,有时候他还喝酒,酗酒,所以大学里的学生很有意见。

柯斯基蛇绿岩研究剽窃国内学者成果

除了师德缺失,身份造假,嵇少丞还认为柯斯基涉嫌学术造假。柯斯基和中国国内地质科研人员2001年在Science(《科学》)上发表的一篇轰动性的论文,称在我国冀东有太古宙(25亿年)的蛇绿岩。嵇少丞告诉记者,蛇绿岩的发现时间,标志者地球开始板块构造的时间。他认为:柯斯基有关蛇绿岩的成果是剽窃了国内学者的数据。

嵇少丞:但是这个构造,前面北京大学的李江海以及李江海的导师钱祥麟教授他们已经做了,用中文发表在中国的期刊上。但是柯斯基拿人家中文的历史数据发到国外(期刊上)去了,而且是发在《科学》上去,一下子就很轰动。

嵇少丞昨晚向记者举证的最后一点,是柯斯基一年零8个月的时间里,在核心期刊SCI上发表了23篇文章,嵇少丞认为,这样的速度不可理解。

嵇少丞:所以柯斯基的重复发表非常严重,有时候同样的东西发表四次、五次,同样的图表反复发表。因为国内好像地质大学是不是发表一篇文章有钱,他发表文章一年,不到两年发表23篇文章,你想可能吗?我们搞地质的,我们需要去野外,到野外去考察、采样,要分析,要有时间积累的问题。

·中国地质大学某教授说

柯斯基完全具备长江学者的水平

师德缺失,身份造假,剽窃数据,重复发表。是嵇少丞认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外籍教授柯斯基涉嫌学术造假的四大依据。对柯斯基涉嫌身份造假的问题,中国地质大学回应称:是翻译错误,但对于其他问题,并没有具体回应。昨天晚上,中国地质大学构造系的一名教授,接受了中国之声的独家专访。

昨天深夜,记者辗转联系到了一位与柯斯基中国地质大学同处构造系的同事。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授,表示虽然没有参与柯斯基的课题,但做过相关研究。他坚持认为:柯斯基完全具备了长江学者的水平。

教授:另外一个,如果按照别人已有的学术成果学术成就来看的话,就我看到的我们教授一大部分。我本人也是教授的话,高出一两个量级也是可以的,你按照现在评价标准来说的话。

记者:就是您的观点柯斯基达到了长江学者这样一个水准是吗?

教授:我觉得达到了,假设就按照我们学校长江学者的,我说不会比他们差。

柯斯基蛇绿岩研究与他人共同完成

这位教授透露:柯斯基2001年在Science(《科学》)上发表的关于蛇绿岩的那篇论文, 是和中国国内地质科研人员一起完成的,其中也包括北大的教授。他认为我国冀东有太古宙(25亿年)的蛇绿岩的成果,没有问题。

教授:跟你这么说吧,有很多人做这个的,没有问题,就这么简单。他还有很多中国的合作者们,我可以这么说,就我所了解的,有北大的老师还有其他的,还不是一两个人那么多人。你不相信他,那个人你也都不相信了?

记者:柯斯基是第一作者吗?还是说他是牵头人?

教授:这个和第一作者、第二作者没有关系。我假如说参与到里面,那我都有责任,我是同意的,不是说你想挂我你就挂我的,也不是我想帮你衬就衬的,写在《科学》杂志上的文章,都是比较成熟一些的,应该这么说。

举报者动机值得怀疑

关于地大和柯斯基迟迟不愿接受采访的原因,构造系教授认为:是柯斯基汉语不好,采访沟通不便。至于学术身份问题,确是翻译过失。这位教授直言:某些学者对柯斯基的质疑证据并不确凿,动机值得怀疑。

教授:现在关键是什么问题呢?他也不懂汉语。是不是这样子?搞不清楚你让别人怎么说呢?另外,他说了一句英语,你们到时候翻译的时候又扯不清楚,承不承认这样的东西。因为你也知道语言的翻译,稍微了解一点都知道,它是一个再创造的问题,不要把海外的某些华人,所谓的教授也好、博士也好,其实人品很差。什么意思?没搞得很确凿的事情就在那儿搞呀搞的,假如说你真想了解他,你看看他的东西就知道。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 (微博)认为:洋教授卷入学术造假丑闻,与我国大学和科研机构招聘人才重身份,轻能力有关。要杜绝学术腐败,根源在于改进目前的学术管理和评价体系。

熊丙奇:要遏制这种学术造假,是要改革我们的学术管理制度和学术评价体系的。确实,这几年我们在科研机构的立项和一些人才计划的过程中,过分地强调人才的身份,这实际上是一种不正确的人才评价方式。需要建立起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也就是说,你要建立起以这个人的学术能力和学术贡献来评价他的能力和素质的,这样的一个全新的评价体系。